智經適時發表不同範疇的政策研究報告、專題論文和時事分析,歡迎訂閱。請輸入您的電郵地址,我們將以電郵通知您有關更新。
日期: 2009-10-12
時間: 上午9:00至下午1:00
地址:  香港金鐘金鐘道八十八號港麗酒店七樓顯利廳
背景 香港教育具有國際先進水準,如何推進教育產業的發展,打造成為區域教育樞紐,是香港全面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一環。通過港深教育合作實現兩地教育資源的互補,可幫助香港進入更大的內地教育市場,這將直接影響香港發展教育樞紐的目標和定位。 可以預見,港深教育合作將會遇到不少挑戰,包括兩地在法規、經濟及文化發展的差異,加上教育制度不同及教學方式銜接的考慮,並且涉及公帑運用等課題,需要港深兩地密切合作,共同尋求解決之道。 智經今年四月發表「港深教育合作」研究報告,提出通過教育合作實現港深教育資源互補。剛結束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,亦將兩地教育合作列入八大合作重點之列。是次研討會是智經就此課題研究的延續,將從不同角度探討深化港深教育合作的舉措:
專題討論一:探討港深高等及專業教育合作的現況與前瞻 港深的高等教育合作可以分兩方面,一是香港的大學透過與深圳合作,將課程或專業知識「輸出」;二是吸納深圳及其它內地學生來港修讀大學或職業導向課程,為香港的大學「輸入」生源。 就此,智經認為港深兩地可通過合作,促成香港的大學在深圳獨立辦學或設立深圳校區,以及在河套區聯手打造「港深教育圈」,並可以深圳為基地延伸香港的專業考試業務。 不過,國家現行政策不允許香港的大學在內地獨立提供教育,而且根據國家有關涉及教育的法規,香港的教育機構被視為外方,增加了香港在收生及運作上的難度。 討論環節將集中探討:(一)從政策法規促進香港的大學進入內地;(二)香港的大學在深圳設立分校或校區的運作模式;以及(三)香港如何強化國際資格、認證、考試中間人的角色,推動教育產業化等。 專題討論二:探討港深中小學教育合作 從高校延伸到中、小學校,是教育產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路向。新加坡近年把教育視為塑造新加坡未來的關鍵,積極拓展國際教育空間,其做法值得香港借鏡。 為吸引海外學生到新加坡入讀中、小學,當地政府的策略是官立學校及政府資助學校向留學生收取低廉學費,自主及自治學校則收取不同學費。智經認為,香港可考慮從私立或直資等非資助學校開始,吸納深圳優質學生以自負盈虧的形式入學。 因應越來越多港人子女在深圳居住,智經綜合各方觀點提出進一步探討的方向,包括在深圳開辦港人子弟班或學校,以及在新界北區設立寄宿學校。由於各項建議均涉及複雜課題,尤其公帑運用及福利政策調整等,有需要社會各界深化討論。 討論環節將集中探討:(一)香港以自負盈虧模式向深圳部分開放基礎教育;(二)撥出空置校舍供辦學機構開辦寄宿學校;以及(三)在深圳設立港人子弟班或學校等課題。
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
深圳市政府副市長
深圳市政府教育局局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