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與「真.智慧旅遊」的距離 2020-11-27近年當局嘗試為旅遊業加入創新科技元素,但本地的智慧旅遊發展,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。與之比較,多個國家早已運用大數據,分析旅客流量及喜好,香港政府及旅遊業界能從中得到甚麼啟示?
說話「唔啱聽」? 慎墮網絡「取消文化」陷阱 2020-09-02大家在社交平台發表意見時,有否想過若言論與主流意見不一致,會跌入「取消文化」的陷阱?近日外國有作家聯署,警告「取消文化」正損害言論自由。在表達自由及言責自負之間,網絡用戶應如何自處?
新能源革命:「氫能引擎」如何駛向未來? 2020-08-11近年不少國家與汽車製造商積極推動「氫能車」發展,部分大型能源企業更瞄準氫能商機,斥資興建提取氫氣的基建和設施。究竟氫能有何好處、長遠能否取代化石燃料?
發布人工智能研究 怎做才算「負責任」? 2020-07-27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生活帶來方便,但也被人利用來作惡。近來有研發人工智能的組織提倡「負責任發布」人工智能研究和技術,措施包括分階段發布研究成果,以監察其濫用情況,同時評估技術的潛在惡意用途。但是此舉遭到部分業界人士批評,指分階段發布背叛了開源文化。業界到底應如何負責任地開放AI技術?
疫情下想出走 造就虛擬旅遊前景? 2020-07-0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全球旅遊業大受打擊。部分業界因此開發虛擬旅遊,讓大眾可以足不出戶周遊列國。這種「旅遊」方式,是一時之間的替代品,還是可長遠發展的業務?
客量跌 廢氣排 電動化可為渡輪業解困? 2020-04-03香港的道路及鐵路交通網絡愈趨完善,令穿梭維港的渡輪逐漸被邊緣化。出於減少污染物排放的考慮,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3.5億元,在維港內渡輪航線推行電動渡輪試驗計劃,最快2022至23年推出。此舉能否為渡輪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?
電話亭不一定荒廢 留低都可有發揮 2019-12-30通訊事務管理局兩年多前開始就公眾收費電話機數目進行檢討,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。對於電話亭的去留,社會上眾說紛紜,其實除了拆除和保留,我們還有其他選擇。